欢迎访问民族出版社网站
宗教的公共表达学术座谈会暨《魏德东的宗教评论》新书发布会

在我国的教育、科研、新闻出版和大众传媒中,宗教一直是一个敏感话题,经常处于被回避的状态。自2005年起,中国人民大学魏德东博士在《中国民族报·宗教周刊》开设个人专栏,每周一篇短文,或介绍宗教学的新理论、新看法,或以宗教理论分析时下的社会问题,或解析当代宗教的新发展,文章立足于中国文化本位,展现全球宗教视野,敢于涉及敏感问题,得到了学界、教界、政界和社会大众的广泛关注和认可。

2015年2月,民族出版社将该专栏文章结集出版,凡三册,书名分别是《世界宗教万里行——魏德东的宗教评论I》、《为宗教脱敏——魏德东的宗教评论II》和《宗教的文化自觉——魏德东的宗教评论III》,三书合计355篇文章,78万字,被誉为“刀尖上的独舞”,“领先半步”。

该书在出版之际,受到宗教学界专家、资深新闻媒体人以及宗教工作部门领导的高度评价和联袂推荐。

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所长卓新平认为,魏德东宗教评论的感人之处在于,它以时代的动感、世界的眼光来为中国社会改变对宗教的误解及偏见而一点一滴地努力、日积月累地坚持。卓新平呼吁,人们应该认识到这些“小文”的意义,共同致力于全社会的认知脱愚、信仰脱敏,以实话真情、说理论证、全球视域、历史反思,来正确、准确看待和对待我们社会的宗教存在,为国家的长治久安而对宗教加以积极引导。

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楼宇烈赞其包含了“广阔的视野、辛勤的考察、充实的事例;深刻的思考、细致的分析、直率的评论;真切的关怀、悉心的呵护、诚恳的建议”,体现了作者对宗教文化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和意义的特别关注,一定会让广大宗教信众、宗教文化研究者和宗教管理部门从中获得各自的启发。

中央民族大学哲学与宗教学学院教授牟钟鉴指出,《魏德东的宗教评论》凝结了一位中国宗教社会学者万里跋涉的调研、长年累月的坚持、敏锐深邃的观察和济世担当的勇气。作者游访列国,足踏两岸,会通诸教,以当代世界眼光和互尊包容的态度,围绕宗教与社会这一主题,一事一议,小中见大,上合国法,下接地气,中顺人道,努力改变着人们对宗教的无知和视宗教为“鸦片”的集体无意识。

著名佛教学家、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杨曾文说,《魏德东的宗教评论》“关注世界形势,紧扣时代脉搏,对当代宗教与社会以及宗教的使命、传教、济世、文教、走向诸大事,以犀利明快的语句,巧加评点,或谏言,或献策,开宗教研究之新域,创宗教评论之新风。”

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教授何光沪指出,世界宗教千年万里同一天地这个事实,许多人依旧浑然不知;宗教本是人类历史的常态,却依旧被划为敏感禁区;对作为文化精神内核的宗教,许多人依旧毫无认识。从这个意义上来说,《魏德东的宗教评论》堪称“刀尖上的独舞”,其出版发行将对全国的宗教学者、宗教信仰者以及整个社会都有着积极作用。

中共中央统战部二局局长、《中国民族报·宗教周刊》创办人赵学义认为,在新闻媒体中表达被贴上“敏感”标签的宗教话题,对办报人和作者来说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自2005年以来,魏德东博士在《中国民族报·宗教周刊》开辟专栏,以随笔的形式,阐述宗教知识,探讨宗教问题,研究宗教政策,为沟通政界、学界和教界的联系作出了卓著贡献。而《中国民族报》总编辑魏新生介绍,持续10年的“魏德东专栏”作为观察21世纪中国宗教发展的一个窗口,深受广大读者的关注与喜爱,为读者留下了“兼具深入浅出的学者功底与敏锐独到的记者眼光”的深刻印象。

《魏德东的宗教评论》涉及的文章也受到广大宗教工作者的好评。福建省民族与宗教事务厅副厅长林致知认为,作者关注现在的宗教,关心今天宗教的生态、文化和发展取向,关注相关宗教的方方面面,体现了学者的敏锐以及难能可贵的忧患意识和价值站位,阅读这些专栏文章,常会让他有宗教工作以外的思考和收获。

(转自中国民族宗教网http://www.mzb.com.cn/html/report/150432803-1.htm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