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民族出版社网站

弘扬韬奋精神,承担社会责任,新时代中国出版人被赋予新的历史使命。

  近日,在以“公益精神与社会担当”为主题的第九届韬奋出版人才高端论坛上,10余位来自业界、学界的代表发表主题演讲,百余位出版业界、学界代表致敬韬奋先生,传承韬奋精神,探讨新形势下出版人才培养模式,传承出版人的公益精神,培育有社会担当的出版人,为全面提升出版人才的综合素养贡献力量。

  抗疫公益出版体现大国担当

  “2020年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让我们强烈地感受到了出版业的公益精神。”韬奋基金会理事长聂震宁表示,疫情发生后,广大出版从业者几乎是不约而同地迅速行动起来,其社会担当几乎成为全行业的一种职业自觉。

  据不完全统计,仅1月—3月,全国出版机构共出版与抗疫内容相关的图书近600种,其中,给青少年、儿童出版的科普、漫画、绘本、动漫、文学作品等占到总量的23%。“有些出版物内容与防疫抗疫主题虽然不一定紧密关联,可因为在疫情期间以公益形态推出,拓展了我国防疫抗疫公益出版服务的内容。”聂震宁说。

  “中国的抗疫出版是目前全球最早、规模最大、最为集中且深入的一次抗疫主题公益出版。”上海大学中文系教授谭旭东表示,数字出版是中国抗疫主题出版的重点出版方式。据不完全统计,已有众多中国抗疫数字出版物被译成外文在数十个国家出版。中国的抗疫主题出版以迅捷的姿态,为世界抗疫工作提供了全面而深刻的中国方案,传达了中国声音,展现了大国担当。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董事长赵红仕表示,党建引领、迎难而上,主动组织策划、积极担当作为,用赤胆忠心和饱含深情的笔调,忠实记录重大历史事件、客观展现新时代中国人民的精神风貌,给亲历者以慰藉,给后来者以启迪,这就是出版人的初心和使命。

  培育新时代出版人公益精神

  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出版业坚守公益精神和社会责任,不是疫情冲击之下的被动选择,而是一直以来的使命担当和自觉作为。”国防工业出版社党委书记许西安表示,出版活动时刻受到所处社会环境的影响。优秀的出版人,总是以社会责任为先,表现出直面社会问题、促进社会发展的特征。

  许西安认为,需要多维度培育优秀出版人才的公益精神和社会责任。一是自觉学习提高,坚持以统一思想、凝聚力量、培育新人为使命职责,引领坚守公益精神和社会责任的正确方向;二是重视价值理念,坚持以出版发展理念为统领,规范、激励坚守公益精神和社会责任的具体实践;三是坚持目标导向,坚持以高质量、均等化为要求,保证坚守公益精神和社会责任的可持续;四是注重示范引领,把担当意识突出出来,寓公益精神和社会责任于人才队伍培养之中。

  “要注重对青年出版人公益精神和担当意识的培养。一是加强政治理论学习,二是努力提升专业素养,三是强化互联网思维。”人民教育出版社高级编辑陆珂米表示,新时代的青年出版人处于出版行业蓬勃发展的时期,要珍惜这个美好的时代,传承前辈先贤所创造的优良传统,守住公益精神,勇担时代重任,为出版事业的发展、民族梦想的实现接力奋斗,彰显新时代青年出版人有情怀、有担当、有本领的青春力量。

  公益出版走出去助力国际抗疫

  在国内疫情防控已取得重大战略成果的情形下,抗疫主题出版物数量不会急速增加,但不难预见,我国出版业依然会在国际抗疫中发挥显著的作用。

  谭旭东表示,出版界应致力于将中国出版的抗疫出版物翻译成多国语言,帮助其他国家和地区人民防疫抗疫,为世界提供抗疫中国方案。

  比如,《武汉封城——坚守与逆行》《站在你身后!——从特拉维夫到黄冈的384小时》《2020:中国战“疫”日志》等翻译为英文、法文、日文等10多种语言向全球推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预防手册》《张文宏教授支招防控新型冠状病毒》《新型冠状病毒走啦!》《好美味村的病毒战记》等,一方面体现了中国助力世界儿童发展的文化与责任担当,另一方面也表达了中国声音与中国温度。

  “深化人文交流互鉴是消除隔阂和误解、促进民心相知相通的重要途径。”许西安表示,以公益精神和社会责任为起始点,必将有利于对话双方快速找到文明轨迹上的聚合点;以公益精神和社会责任为始终,同样有利于双方秉持平等对等的态度进一步开放包容、互学互鉴。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网 作者:郝天韵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