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民族出版社网站

  “2015年少数民族文化事业发展补助资金达到1.3亿元,其中资助民族文字出版项目约1.2亿元,支持补贴民文出版物2000余种。”这是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在刚刚召开的第三届向全国推荐百种优秀民族图书出版座谈会上公布的数字。如此一算,每种获补贴出版物平均可得到6万元的国家财政支持,足见国家扶持民族出版力度之大。

  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相关负责人透露,继2015年成立首个国家民文出版基地即国家新疆民文出版基地后,其他民文出版基地建设也正在统筹规划中。每两年,总局还会和国家民委共同向社会推荐百种优秀民族图书……国家在财政、内容上的支持,给了民族出版极大的利好。各出版单位也抓住了这个利好,在民族图书选题上进行了针对出版社定位的规划和开发,其中有些经验、做法值得借鉴。

用品牌优化选题结构

  近年来,图书出版行业进入了加快发展和产业格局调整与升级的关键时期。对此,民族出版单位也在努力适应,积极进行转型发展的改革实践。

“立足民族、优化结构、品牌立社、特色经营”是民族出版社近年来的发展思路。据民族出版社总编辑张若璞介绍,该社将图书选题集中到时政类、民族工作类、公共文化服务类、重大项目类、汉文民族题材类几大类别,不求多但求精。其中,时政类民族图书出版被放在突出位置,确保党和国家方针政策和法律宣传及时准确传达给少数民族。如入选第三届优秀民族图书推荐的《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中国共产党的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

 

              

 

  此外,民族出版社还注意强化让少数民族共享文化发展成果读物、多民族文化交流图书的出版,如《伊斯兰文化精华简介》《中国读本》《丝路往事》《雪山人家的故事》《胡尔曼别克作品集》《中国少数民族戏剧通史》等就是这方面选题和出版的代表。在上述几大出版方面的基础上,张若璞说,民族社还推进整合出版,使有限的民文出版资源充分发挥。在民族出版公益性发展中,选择优秀蓝本图书,多文种同步翻译出版,是民族社的一大优势。比如,在入选推荐的12种优秀图书中,有2种是多文种图书,其中《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等是民族社与兄弟民族社联合出版的蒙古文、藏文、维吾尔文、哈萨克文、朝鲜文、彝文、壮文版本,是在民族出版公益改革方向的有益探索。

  作为地处少数民族地区的出版社,新疆人民出版社对于民文图书的策划,立足现实、反映生活、传承文化、传递正能量。据新疆人民社维文编辑部主任艾尔肯·希力甫介绍,国家财政对新疆人民社的支持力度非常大,2008~2015年,新疆人民社获财政批复项目图书共计57个品种,资助金额共计3115万元。2009年之前,项目批复资金不足百万,到了2015年批复资金达1343万元。新疆人民社也努力将这些资金盘活,该社从2006年开始,出版了一大批具有传承性、保护性、填补空白性的优秀民文图书。

用项目考验出版实力

  项目类图书的出版,非常能体现一家出版社的综合实力,对于出版社内部机制、团队建设都大有裨益。

  隶属于四川党建期刊集团的四川民族出版社在此方面下了很大的功夫。“做优公益、做强市场、出好书、出效益、出人才、出品牌”,是四川民族社提出的目标,而实现的途径中重要的一条就是狠抓项目类图书的储备、申报、推进的力度。据该社副社长泽仁扎西介绍,该社项目类图书分长期类和中短期类、短期类3种。长期类的项目就是该社一直以来承担的藏彝文教材教辅;中短期类就是10年期的国家出版基金重点资助项目《藏族美术集成》(藏汉对照100卷,藏英对照100卷)和6年期的《彝文典籍集成》(1-160卷);短期类的就是指民族文种出版专项资金资助类项目、四川省宣传文化发展专项资金资助类项目、四川省新闻出版广电局重点资助项目等。

  泽仁扎西说,近两年来,四川民族社不断组织申报各类图书出版项目,同时,加大内部运行机制的改革,建立目标绩效考核办法,从而有效推动已获得资助的项目的执行力、完成率,加大已完成项目类图书的市场发行和在受众目标群中的推广,使国家资助的项目图书既有社会效益,又有一定的经济效益。

  新疆人民社也将重大民族文字出版选题策划作为一个具有长期性、前瞻性、发展性的工程。艾尔肯·希力甫说,重大选题在经过多层次、全方位的严密论证后,纳入该社“少数民族语言文字出版五年规划”中,积极申报年度民族文字及东风工程等项目,然后井然有序地进行落实。

用接地气引来双效俱佳

 

  主旋律的图书如何做的接地气,被普通读者所接受,是出版单位近年来在不断实践探索的课题。在民族图书中,也同样存在如何更接地气的问题。

  中信出版社不是民族出版社,但也在出版民族图书上有所着墨。去年位列许多畅销书榜的《我从新疆来》,是中信社推出的一本民族图书。据中信社经管分社社长朱虹介绍,这本书的选题其实来源于出版社的一个偶然发现。这本书的出版想法最初来自于编辑看到了2014年5月发表在香港《凤凰周刊》的封面文章:《一个维吾尔人的家族史:库尔班江一家的“开放年代”》。这篇报道是在2014年4月30日下午乌鲁木齐市发生暴力恐怖袭击事件的背景下做出的。当时,该暴恐事件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也引发了媒体及公众的热议,一时间社会上对新疆人的偏见和恐惧甚嚣尘上,而这篇报道以库尔班江一家人的故事,展现了一个普通新疆人的家庭奋斗史,一定程度上打破了妖魔化新疆和新疆人的魔咒。

  看到这篇报道后,出版社认为库尔班江的经历和故事具有选题价值,或许可以策划一部能够展现普通新疆人生活状态的图书,从而让公众打破成见,站在客观的角度来审视新疆和新疆人。这时,编辑又看到库尔班江陆续在媒体上发表了他自己拍摄的系列照片,讲述了普通新疆人的生活状态。于是,出版社找到了库尔班江,提出将他的照片结集成书,并将对每个人的采访整理成文章,写成类似口述形式的故事。这本以图文形式讲述新时代新疆人最平常、最基层、最生动的故事的图书上市后,果真立刻吸引了读者的关注。从这本书中,中信社也深受启发,接地气的民族图书原来会这么受欢迎。朱虹说,目前,中信社正在与《中国国家地理》杂志一道策划关于中国56个民族文化和风貌的主题画册、关注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艺术书籍,以及关注广西、湘西等少数民族聚集区的民俗民风的“地道风物”系列书。未来,将在这一领域做更加深入和细致的产品策划。

  新疆人民社民族图书除了选题策划上注重接地气外,艾尔肯·希力甫说,在图书定价方面,均低于市场平均定价水平20%~30%,推出一批百姓喜闻乐见的好书,从而降低读书的门槛,让阅读真正成为一件简单而又高尚的事情。

 

                                                             文字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