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庄学本(1909—1984)
中国影像人类学的先驱,纪实摄影大师。他的一生拍摄西部少数民族影视作品和人文资料达上万幅。
|
|
|
毛之芬(1910—1994)
汉族,中国民主促进会的领袖之一,中国出版界的老前辈,民族出版界的创业人。
|
|
|
|
|
|
|
诺仁(1935—2009)
达斡尔族。1951年毕业于内蒙古乌兰浩特团校,12月调到民委参事室(民族出版社前身)工作,是我社建社初期的元老之一,在民族出版战线奋斗了44年。 |
|
|
刘立千(1910—2008)
汉族,中国著名藏学家。长期从事藏学研究和汉藏文化的沟通,在藏文典籍翻译、汉文著作藏译以及藏学研究等方面有一定得造诣。
|
|
|
|
|
|
|
多吉杰博(1913—1992)
藏族, 正编审,擅长语法修辞。在藏文室工作 33 年, 在校订马列及毛主席著作的译文、 整理出版藏文古籍、 培养翻译人才等方面做出了杰出贡献, 博得藏族知识界一致赞扬。
|
|
|
喜饶朗达(1916—2009)
纳西族,副编审。中国藏学界老前辈。长期从事藏传佛教经典的研究,具有高深造诣。被十世班禅大师尊称为:丽江木天王的上师。
|
|
|
|
|
|
|
黄明信(1917—)
汉族,藏语名索南嘉措,国家图书馆研究员,中国藏学研究中心干事、西藏天文历算研究会副理事长等。黄先生具有深厚的藏文和藏传佛教功底,长期致力于历算学研究,系为数不多的藏历学家之一。出版有《藏历的原理与实践》《藏族历史人物年代手册》(藏文)《西藏的天文历算》《汉藏大藏经目录异同研究》等著作。 |
|
|
高炳辰(1928—2013)
正编审, 精通汉藏两种语文。1956年调入中央民委民族语文翻译局工作, 局社合并后一直在藏文室工作。 他除熟悉编辑、 翻译业务外, 更擅长词汇的搜集、 整理和编纂工作。 多年来他先后参加了 《藏汉大辞典》 编纂工作, 编辑出版了 《汉藏对照词汇》、 《汉藏对照词典》 等大型工具书, 成绩卓著。 |
|
|
|
|
|
|
金万善(1923—2011)
朝鲜族,编审。历任民族出版社朝文室副主任、主任,社副总编辑、总编辑。在出版社期间主要从事马克思、恩格斯经典著作、毛主席的著作、党和政府的重要文件和《红旗》杂志的翻译工作,《中朝词典》、《朝中词典》、《青年朋友》、《杜鹃》等词典和丛书的审稿工作。 |
|
|
尼合迈提·蒙加尼(1922—1993)
哈萨克族。中国老一辈知识分子的杰出代表、优秀语言专家。曾任民族出版社哈文室第一任主任。在我社的辞书翻译工作和培养辞书语言编辑等方面做出了积极贡献。
|
|
|
|
|
|
|
李哲俊
朝鲜族。在中国朝鲜族文艺作品翻译出版领域留下浓墨重彩的人物。1955年开始翻译工作。译著有《鲁迅选集》(第一卷)、《第二次握手》、《罪与罚》、《一生》、《名利场》、《创业史》、《艳阳天》、《苏联短篇小说集》、《我们切身的事业》、《忧郁的侦探》、《围城》、《老子传》、《蝴蝶》、《泥泞》等。 |
|
|
桂熔信
编审。曾担任《红旗》(后更名为《求是》)、《人民画报》、《民族画报》等杂志和一般图书的翻译、审稿工作。翻译著作有《林海雪原》、《鲁迅选集》(第三卷)、《学生时代》(《郭沫若选集》第三卷)、《新民主主义革命史》、《毛泽东的初期革命活动》等。 |
|
|
|
|
|
|
奥尔黑勒
编审,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
|
|
王一之(1931—)
汉族,编审。 被中国翻译工作者协会评为资深翻译家。曾参与维吾尔文版《毛泽东选集》的译文审定以及《毛主席诗词》等图书的翻译审定,汉文译著有《铁依甫江诗选》等,合译有《克里木·霍加诗选》等;审定汉文版《福乐智慧》全译本、《维吾尔十二木卡姆》的歌词等。专著有《心桥春雨——王一之著译选》。 |
|
|
|
|
|
|
艾合买提·帕萨尔
编审,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
|
|
戴贤(1938-2004)
编审,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
|
|
|
|
|
|
普日科
编审,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2005年);国家民委突出贡献专家奖(2004年);新闻出版总署领军人才(2007年)。 |
|
|
穆罕默德·伊明
编审,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
|
|
|
|
|
|
全永范
编审,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2011年)。
|
|
|
江嘎
编审,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2006年)。 |
|
|
|
|
|
|
塔并
编审,国家民委突出贡献专家奖(2011年)。 |
|
|
阿里木江·努尔哈孜
编审,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2012年);国家民委突出贡献专家奖(2009年)。 |
|
|
|
|
|
|
吾要
新闻出版总署领军人才(2012年)。 |
|
|
杨青
编审,新闻出版总署领军人才(2010年)。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