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民族出版社网站
20世纪50年代的“掌中宝”—— 连环画

 

20世纪50年代是既没有电视,又没有网络,很多人围着一台收音机听广播的时代。在物质生活匮乏精神生活单一的年代里,连环画成了孩子们的重要精神食粮,是陪伴这代人度过快乐童年的“掌中宝”。

 

朝文室从1954年开始翻译出版连环画,据1954年至1960年间的统计,共出版152种连环画(其中重印图书44种),占全品种的29%;发行量是218万多册,占总发行量的31%。其中发行量1万册以上的有80种,占连环画总品种的53%;发行量10万册以上的有《狐狸建筑师》等4种。《狐狸建筑师》于1954年初版,共重印4次,发行量12.6万册,朝文室60年的出版历史中除了“文革”的特殊年代大量发行的《毛泽东选集》、《毛主席语录》等“红宝书”以外的一般图书里是发行量最多的品种。连环画分40开、48开、60开等不同的开本,因此也叫“小人书”。

 

朝文室出版连环画是与社领导的出版方针分不开的。当时,我社的第一任社长萨空了兼任国家出版总署副署长、国务院民族事务委员会副主任和人民美术出版社社长。众多头衔得以让他在民族出版工作上发挥出了卓越的领导力。作为出版工作者和民族工作者,他比谁都了解我社应坚持的出版方向和少数民族的实际情况。出版社刚成立时,各编译室都极缺翻译人才,当时少数民族汉语水平较低,因此促进少数民族文化的发展急需解决的问题是尽快提高翻译人员的业务素质。鉴于此,1953年7月29日,萨空了社长在社里召开的社务会议上指出:“编和译的问题,应从实际出发,从现有力量来看,很快发展是不可能的。目前社内工作主要是译,但在实践中编也是不可缺少的……选题问题,由于各民族地区情况不同,各文种应按实际情况和力量定选题。”在这样的方针指导下,朝文室除完成政治、经济、法律、文化等门类图书的翻译出版任务外,开始出版连环画。据朝文室第一任主任李道荣和参与连环画翻译的老同志回忆,朝文室积极出版连环画的原因有三点:第一,尽快提高编译人员的汉语水平。当时朝文室编译人员的汉语水平较低,虽拥有大学文凭,但大多是毕业于延边大学朝鲜语专业,汉语理解能力较差,而且没有翻译经验。对于这种初学者来说,图文并茂的连环画是最适合新手积累经验。第二,针对青少年的朝文版图书投放市场极少,尤其几乎没有连环画体裁。当时延边有两家朝文图书出版社,但他们出版的大多是教材系列和针对成人的文学读物,朝鲜族青少年迫切需要生趣易读的优秀阅读物。第三,有得天独厚的出版条件。当时,萨空了社长兼任的人民美术出版社于1953年3月组建了连环画册编辑室,开始大力编辑出版内容健康、富有教育意义、有益于青少年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新式连环画册。加之,当时还有政策上的扶持,1953年5月20日,中央民委、出版总署联合通报:“为促进少数民族文化的迅速发展,凡从汉文编著的图书和从外文译成汉文的图书,翻译成少数民族文字时,目前对汉文编著者和翻译者应免付著作权报酬。”因此,朝文室把握时机,积极翻译出版连环画。第一年出版的连环画全部都由我社翻译后由人民美术出版社套印少数民族文字出版。

 

连环画大多是改编自名著或从电影剪辑而来。朝文室领导为满足多层次读者的阅读需求,选择连环画时既考虑青少年读者,又考虑成年读者,注重了内容上的多样化。这一时期出版的连环画大致可分六大类:(一)国内外富有哲理的经典童话和寓言作品,如《渔夫和金鱼的故事》、《东郭先生》、《小猫钓鱼》、《神笔马良》等;(二)赞扬革命战争年代小英雄品德的童话作品,如《鸡毛信》、《傣族小姑娘》、《罗弄送信》等;(三)家喻户晓的民间传说作品,如《梁山伯与祝英台》、《白蛇传》、《巧媳妇》等;(四)反映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时代政治风貌的作品,如《星火集体农庄》、《遂平卫星人民公社》、《种子状元》、《红色工程师》等;(五)古典文学中具有代表性的经典著作,如《萧何月下追韩信》、《秦香莲》、《水浒传》等;(六)外国的励志类作品,如《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托列的故事》、《少年游击队》、《越南小英雄》等。

 

连环画不仅在内容上追求丰富和多样,在表现形式上也追求完美。从画面内容上看,构图充实、完整、形象直观,将事物刻画得生动而鲜明;从故事情节上看,浅显易懂,富有戏剧性,常能引起读者的丰富想象,引人入胜;从语言风格上看,通俗生动、简洁活泼,尤其是口语化的风格让读者感到格外亲近;从表达方式上看,多用似人、比喻、对比、反复等形象化的修辞手法,将事物或道理描绘的更形象,增强联想,给人启示。连环画通俗而不深奥的特点,使得无论老幼妇孺,其文化高低如何,都能看得懂,且开本又小巧便于携带,容易普及。

 

连环画出版后广受读者的好评,其品种和发行量逐年增加,从1954年的9种、12万册到1957年的32种、97.9万册,发行量逐年攀升,达到了高峰。这与1956年毛泽东主席正式提出“双百方针”后出现的百花齐放的大好局面不无关系。朝文室从1954年到1960年共出版218万多册连环画,这相当于当时我国的124万多(朝鲜族人口据1954年全国第一次人口普查和1964年全国第二次人口普查数据估算,“一普”时为112,405人;“二普”时为1,339,569人)朝鲜族人手1.8册。从这一数字中可以推测出当时连环画的普及率和影响力,可以说影响了几代人的阅读生活。教育意义极强的连环画有助青少年读者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又让读者了解到中华民族优秀的历史和文化知识,对促进民族间交流与认同起到了积极作用。这样的社会效果证明朝文室所选的图书满足了读者的阅读品味,客观上肯定了朝文室的优化选题能力。

 

连环画的出版还实现了提高朝文室编译人员业务素质的预期效果。朝文室是5个民文室中出版品种最多的部门,因为图文并茂、通俗易懂的连环画有助于提高译者对汉文的理解能力,能给初试身手的译者很大的自信心。因为画面本身就有很强的故事连贯性,有些看不明白的句子看着画面也可以猜出大概意思。据当时参加翻译的老编辑讲,要是让他们一开始便翻译政治类、法律类等晦涩、生硬的图书,估计有些人早就打退堂鼓了,但连环画激起了他们的学习兴趣,克服了工作中的苦难。加上初审组和定稿组老师们的认真而细致的指导,迅速提升了业务水平,从审稿老师们越来越少的修改痕迹中,译者便可以看到自己的进步,这种进步成为他们不断进取,不断完善业务,不断获得成长的动力。尤其值得一提的是《水浒传》连环画,这一作品起到了很好的教材般的示范作用。朝文版《水浒传》由翻译专家金永武先生翻译,译文语言精彩传神,把梁山好汉形象描写得栩栩如生。初学者们自己买了汉文版连环画,利用业余时间与朝文译文一一对照,边做笔记边学习翻译技巧,从而提高了自己的业务素质,很快成长为朝文室的中坚力量。

 

总之,50年代的连环画出版给朝鲜族读者提供了丰富而优质的精神食粮,还培养出了一批优秀的民族出版工作者,为繁荣民族出版事业,促进文化大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金凤女 整理

                                                                                                                                                                                                                                                                                   2013年5月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