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民族出版社网站
知名作者
额尔登别力格
民族: 
蒙古族

额尔登别力格,教授,男,出生于1958年12月,内蒙古阿拉善盟人,1983年7月15日加入中国共产党。1983年7月毕业于西北民族学院少数民族语言文学系蒙古语言文学专业,并留校从事教学工作。1985年8月至1987年1月在内蒙古师范大学助教进修班学习;1983年至1993年在少数民族语言文学系任教,兼办公室主任;1993年至2004年在蒙古语言文学系任教,兼系副主任;1998年至2001年在中央民族大学攻读硕士研究生,获得硕士学位;2001至2002年在蒙古国国立大学学习;2004年至今任蒙古语言文化学院院长、博士生导师,学科带头人。兼国家出版基金评审专家、中国蒙古文学学会副秘书长、国家级教学团队带头人、国家级特色专业负责人、蒙古国乌兰巴托大学兼职教授、甘肃高等院校重点学科带头人、全国大中专院校蒙古文教材审定委员会委成员、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特邀编委等职。

额尔登别力格教授热爱民族教育事业,能遵循教育规律办事,既教书又育人,以身作则,为人师表,具有良好的师德风范和职业道德。他一直奋战在教学科研第一线,团结同志,帮助年青教师,一心扑在教学、科研和管理工作上,责任心强,努力踏实,注重实干,工作认真努力,教学水平高,科研成果丰硕,管理严格,处处起到了一名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为高校民族教育事业做出了贡献,赢得了广大师生的一致好评,先后被评为甘肃省“三育人” 先进个人、八省自治区蒙古语文工作先进个人、甘肃省大中专学生志愿者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优秀指导教师、甘肃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考务管理工作先进个人、西北民族大学“十佳教师”、教学名师及优秀党员等荣誉。

额尔登别力格教授先后承担本科、研究生的《蒙古族民间文学概论》、《蒙古族民间文学研究》、《民间文艺学》、《蒙古族史诗学》、《蒙古族简史》、《中国阿尔泰诸民族民间文学概况》、《蒙古民间文学与民俗研究》、《史诗学与卫拉特史诗研究》等课程的教学任务。其主讲的《蒙古族民间文学概论》课程,于2004年被评为西北民族大学“名课”,2008年被评为甘肃省“精品课程”,《蒙古族简史》2010年被评为校级精品课程、2012年被评为甘肃省“精品课程”。他在教学实践中,坚持以科研促教学,以科研提高教学质量。他善于钻研、敢于创新、乐于实践,科研成果突出,先后在国内外学术刊物上发表了“‘格斯尔传’与萨满教”、“蒙古民间口承艺术—‘送亲歌’探源”、“蒙古民间艺术—摇篮曲”、“新疆卫拉特蒙古族‘萨布尔定舞’之由来”、“论卫拉特蒙古的劳动——呔呔歌”、“卫拉特蒙古狩猎民歌探”、“卫拉特蒙古划拳民歌探析”、“卫拉特蒙古民歌心境表现特点”、“卫拉特蒙古的三为英雄人物——解析阿木尔萨纳、少纳、嘎尔丹巴民歌”、“卫拉特蒙古的三杰——青滚杂卜、罗卜藏丹津、宝海巴特尔民歌解析” 、“卫拉特民歌称谓及演唱习俗”、“卫拉特民歌分布之探”、“卫拉特英雄史诗开端之探”、“从卫拉特民歌中关于马匹毛色描述的文化内涵”、“论卫拉特蒙古民歌中马的毛色审美内涵”、“乌梁海部落渊源及其称谓之探”等50余篇学术论文,其中“卫拉特蒙古长调民歌研究概况”一文2009年在全国卫拉特蒙古长调民歌学术研讨会上被评为一等奖;出版了《蒙古文学人物论》(与他人合作)、《蒙古文学发展概要》(与他人合作)、《蒙古文学史知识》(与他人合作)、《蒙古民间文学导论》(全国统编教材,副主编)、《蒙古文学技巧论》(与他人合作)、《卫拉特蒙古民歌研究》、《青海蒙古族民间文学研究》、《蒙古民间文学理论》(转译)、《卫拉特民族学》(转译)、《乌梁海英雄史诗研究》、《阿·马·波兹德涅耶夫对蒙古民间文学的研究—— 以卫拉特民歌,卫拉特英雄故事,游记为例》等部教材、专著、译著。其中《蒙古民间文学导论》于2008年12月获内蒙古自治区优秀科研成果二等奖,《卫拉特蒙古民歌研究》于2009年9月获西北民族大学教学成果二等奖,《青海蒙古族民间文学研究》一书2012年12月荣获第三届甘肃民间文艺百合花奖.首届学术理论奖优秀奖。尤其自2004年以来,组织全院教师撰写甘肃高校省级重点学科课题《卫拉特文化研究丛书》,承担总主编。其中八部已出版,两部已交北京民族出版社,现正在陆续出版。现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卫拉特蒙古长调民歌研究”、国家外专局项目“卫拉特蒙古口承文化研究”、“卫拉特历史民歌研究”、“卫拉特史诗研究”、国家教学团队建设项目“蒙古语言文学主干课程教学团队”、国家教育部项目“中国少数民族(蒙古)语言文学(特色专业)建设”项目、国家民委教改项目“中国少数民族蒙古语言文学专业主干课程教学改革研究”、国家民委本科教学改革与质量建设研究项目“蒙古语言文学专业课程建设与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研究”、校级教改项目“蒙古族民间文学课程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配套改革研究与实施”等项目。在教学和科研工作中取得了显著成绩,为民族教育教学的改革以及民族文化的发展和科学研究,提供了良好研究条件和基础,形成了鲜明的特色,对学科建设、专业建设、师资队伍建设和人才培养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产生了一定影响,做出了突出贡献。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