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详细介绍了从聂赤赞普建立吐蕃政权到西藏近现代时期,在日喀则南木林涌现出来的杰出历史人物近280余人。他们当中有六世班禅班旦益西等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的上层爱国人士、罗钦甲确白桑等造诣精深的佛学大师、达仓西热仁青等妙手回春的藏医学家、米钦诺桑等技艺精湛的工匠艺人等。
本书详细介绍了从聂赤赞普建立吐蕃政权到西藏近现代时期,在日喀则南木林涌现出来的杰出历史人物近280余人。他们当中有六世班禅班旦益西等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的上层爱国人士、罗钦甲确白桑等造诣精深的佛学大师、达仓西热仁青等妙手回春的藏医学家、米钦诺桑等技艺精湛的工匠艺人等。
本书以忠实纪录历史、虔诚解读文化为宗旨,从最早出现"刘三姐"石刻文献的公元915年起,直至当今的2015年,将跨度1100年的刘三姐文化历史资料进行综合整理,分为萌生与发展、勃发与繁荣、巅峰、复兴、延续与更新五个阶段进行了全程辑录,每章末的解读和点评是笔者对当期重大刘三姐文化现象的要点分析、综合及评述,意在抛砖引玉,与读者共同认识和研讨刘三姐文化的历史内涵。
本书系原中央民族大学朝鲜语言文学系教授,中国朝鲜语语言学领域的权威专家徐永燮教授从教六十年纪念文集。回顾了徐永燮教授一生致力于教育事业,六十年来勤勤恳恳、任劳任怨,用全部的心血培养一大批优秀人才的人生历程;介绍了其在语言学研究及教学方面取得的重要成果;描写了其为人师表、正直担当、育人树人的光辉形象,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和教育意义。
本书稿从艺术学科的图像学研究方法入手,以图像分类与断代推测、图像分析与内涵探讨作为研究的两条基本动线与主干;以人面岩画与史前玉器纹饰对比分析的图像学探究,以及商人玄鸟图腾的图像学探源作为落脚点,实现对中国人面岩画可能起源于西辽河流域做出相对合理的推测与解释。
《中国共产党历史(第一卷)》由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著,全书共五编,二十一个章节,全书分上下两册,约78万字。记述了1921年至1949年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历史。它是中央党史研究室在1991年出版的《中国共产党历史(上卷)》的基础上修订而成的。《中国共产党历史(第一卷)》充分体现了中共中央《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和《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精神,坚持全面阐明党史内涵,突出党的历史的本质和主流,充分反映党为民族独立、人民解放英勇斗争的历程,以及党的领导、党的活动与广大人民群众的伟大历史作用;充分反映党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开拓创新的历程。
政协连南瑶族自治县委员会文史和民族社会委员会编。
分历史回眸、人物春秋、乡土溯源、特色民俗、寻踪探析、史海钩沉等。
本书在界定生态文化与生态文明内涵和阐释二者关系的基础上,依据生态与文化关系理论,将世居我国东北的鄂伦春、鄂温克、赫哲、蒙古等民族划分为渔猎、游牧、农耕三种生态文化类型,探讨上述民族生态文化的变迁及其特征,对共生视角下渔猎民族生态文化保护传承与社会发展的动态平衡关系进行个案研究,并重点论述东北世居少数民族传统生态文化向现代生态文明转型及绿色发展、乡村振兴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