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钢宝勒德所著的《蒙古文文献典籍》一书由11篇文献汇编而成。这11篇文献都是比较珍贵的文献资料,有的资料除了蒙古国其他国家无法收集到。这是作者多年的田野调查、其他途径进行调研、翻阅大量资料的过程中收集到的文献资料,他力图把全部文献的来龙去脉一一注解清楚的同时,还对部分文献进行了进一步研究,这些成果对蒙古学研究具有不错的参考价值。
德·钢宝勒德所著的《蒙古文文献典籍》一书由11篇文献汇编而成。这11篇文献都是比较珍贵的文献资料,有的资料除了蒙古国其他国家无法收集到。这是作者多年的田野调查、其他途径进行调研、翻阅大量资料的过程中收集到的文献资料,他力图把全部文献的来龙去脉一一注解清楚的同时,还对部分文献进行了进一步研究,这些成果对蒙古学研究具有不错的参考价值。
《天方典礼》,清代著名学者刘智(公元1660—1730年)著,全书共20卷,康熙四十八年(公元1709年)成书。本次影印为清同治十年(公元1871年)在广东广州所刊印的6册整套书籍,属“霞漳绛帐堂藏板”。全书约有600页。本书由于其历史价值较高,曾被列入《四库全书》总目。属于中华民族文化宝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使中华文库更加璀璨丰满。
北京地区东巴文古籍主要收藏于国家图书馆、中央民族大学图书馆、中央民族大学博物馆、中国民族图书馆、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图书馆和中国国家博物馆,个人也有少量收藏。本书精选了丽江、香格里拉和维西三个地区具有代表性的木牌画、迎神经、祭送远祖、延寿经、屋外祭延寿树、屋内祭延寿树、建寿塔等内容的17种东巴古籍。这些古籍均为明清古抄本,足本,墨本字迹清楚,绘本色彩如新,内容涉及东巴教的祭祀、延寿、送祖等仪式,是研究东巴教的仪式、美术、书法、装帧、版式、造纸技术等方面不可或缺的重要史料。
《孝经》中国古代儒家的伦理学著作。传说是孔子自作,但南宋时已有人怀疑是出于后人附会。清代纪昀在《四库全书总目》中指出,该书是孔子“七十子之徒之遗言”,成书于秦汉之际。自西汉至魏晋南北朝,注解者及百家。现在流行的版本是唐玄宗李隆基注,宋代邢昺疏。全书共分18章。
《大学》原是小戴《礼记》中的一篇,是孔子的得意门生曾参所作。大学指博大而高深的学问,是成就大人道德上的巨人的学问。其核心内容是三纲—明明德、亲民、至诚于至善和八目—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元代以来,它和《论语》《孟子》《中庸》一起作为四书,成为士子必读的经书和各类私塾的基本教材。儿童读了《大学》,就等于进了大学。现由班玛南杰先生将其翻译成藏文,并以图文并茂的形式进行编辑,供广大藏族农牧民阅读,使其成为藏族农牧民特别是藏族儿童学习中国传统文化的必读书。
《玛牡特依》是彝族古代著名的教育文献。“玛”彝语“教、学”之义,“牡”为“做”之义,“特依”是“书”,直译为“教做书”。《玛牡特依》根据男性公民成长发展的不同阶段,明确规定了人们在什么时期应该做什么、怎么做、不能做什么,是一部集彝族先民之智慧、知识、经验并以此教育后人怎样做人的经典文献,它包罗了彝族社会历史、思想发展、文明进步、风俗习惯、伦理道德等方面的内容,是一部彝族先民人生观、价值观的总集。罗家修先生是第一代翻译《玛牡特依》的彝语文工作者,本书是他搜集的14个《玛牡特依》版本的综合本,内容更加全面和完善。
本书是在北京市民委、北京市民族古籍整理出版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领导下,由各古籍收藏单位协助,经过长期从事藏文古籍整理、编目、研究的相关专家多年调研、普查、著录、编辑的藏文古籍卷。具体内容包括藏文书名、汉文书名、文献主要内容、版本情况、文献出版年代以及作者简介等。
《回鹘文古籍概览》系《北京地区少数民族古籍研究丛书》之一。本书稿共分六章,分别为“回鹘历史简介”“回鹘文字体及各种载体类别”“回鹘文的现存文献及其研究情况”“回鹘文文献版本”“回鹘文文献珍品图片及说明”“文献珍品释读”。从图片到文字,对回鹘文古籍做了全面而准确的梳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