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民族出版社网站

引进出版国外优秀图书,不但能产生经济效益,而且可以填补国内出版空白,优化出版社图书结构,有利于提高出版社的核心竞争力。因此,保证引进版图书的出版质量至关重要。

 

确保译文质量

 

引进版图书的译文质量是出版质量的关键。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常常会发生一些违背出版规律、急功近利的行为。例如,为急于占领市场,而缩短出版周期;为压缩出版成本而压低稿酬;编辑过高的发稿定额而使编辑无暇细致地完成加工工作;为节省人力而安排非专业背景的人完成译文的加工……这些极大地影响了译文加工质量和出版质量。

 

要想得到高质量的翻译作品,首先是选择高水平的译者,没有高水平的译者,就不会有高质量的翻译作品。图书翻译在某种程度上讲是一种语言表达艺术的再创造,不管采取的是直译还是意译,绝非是两种语言文字简单互换一下那么简单。由于外国人与中国人在传统文化、语言习惯、风土人情、宗教信仰等诸方面不尽相同,因此,要将外国人看得懂、喜欢看的书,变成中国人看得懂、喜欢看的书,这要求译者不但有很好的外语水平,确保原书的内容风格不走样,而且还要求有相当的汉语文字功底,能充分体现汉语的语言魅力。

 

对于引进版专业类图书,比如科技类图书,还必须遴选具有专业背景的译者。由于不同种类的科技图书具有不同的知识系统和专业名词术语,不懂专业,失误是难免的。所以,在选译者时应选择在专业领域有所成就者,尽量考虑那些具有国外该领域留学背景的中青年学者,他们比较了解国外图书的知识结构、语言特点和表达方式,而且精力充沛,热情很高,这对保证译文质量是非常有利的。

 

提高出版质量

 

对于一本高质量的引进版图书的出版,肯定离不开编辑人员细致的编辑加工。除对图书的封面、目录和图表等要有精美的设计,能达到吸引读者眼球的效果外,对图书的内在质量也要下功夫,特别是专业性较强的图书更应关注以下一些问题:

 

注意专业名词术语的规范。在译文的编辑加工中往往注意内容表达是否通顺流畅,忽略了专业名词术语是否规范。我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已经给出了各学科规范的专业名词术语,由于历史的原因,多年来我国在使用和翻译西方各种著作中,创译了大批外来名词术语,造成一个概念多个名词的现象较为普遍。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专业名词术语的准确表达越来越显得重要,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给出的专业名词术语基本上体现了一个概念一个名词的原则。因此,认真贯彻规范的专业名词术语是提高图书出版质量的重要组成部分,应该给予重视。例如,以前我国常用的“抗菌素(antibiotic)”现应改为“抗生素”;旧称的“心肌梗塞(myocardial ingraction)”现已规范为“心肌梗死”……都应认真进行名词术语的规范处理。

 

注意图表的处理。对于科技类书而言,书中会出现大量的图表,这也是经常出问题的地方。常见的问题有:1.没有做到见文见图。由于不同文字的排版差异,造成书稿版面空间的差异,所以需要调整好插图的位置。尤其是对全书未统一编制图号的,更应做到见文见图。2.原书图表中的文字没有给出译文,这不符合中文版图书的规定,应该补译。3.引进版图书的插图有时为彩图,要变成黑白图时,容易造成模糊不清,甚至丢失部分内容。所以,必须认真核对原图,精心设计,直到取得清晰的效果。

 

注意防止漏译。漏译的原因很多,例如,译者认为原文语句生涩,难以准确表达;译者对原文语句有疑义,有意略去;译者一时疏忽大意……不管什么原因,责任编辑都应认真核对原文采取补救措施,保持原书内容的完整。此外,在科技类图书中,外国人名有的使用中译名,有的则使用原书中的英文名,如:爱因斯坦(A.Einstein),丁肇中(C.C.Ting)等,不论使用中译名还是英文原名,全书统一即可,不属漏译。(朱叶)

 


回顶部